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

數位電路之後,Verilog 系列文(1)

Verilog coding style:談談verilog三大塊的架構

常說「寫verilog一定要有硬體的思維」,這是因為verilog,亦或VHDL的用意,最終都是要轉成硬體上的register和combination circuit,我自己的寫verilog比較不像在寫一般的程式語言,可以宣告各個變數、作運算,然後輸出結果;verilog會不斷宣告module、register跟combinational circuit與其中的接線,結合成一個完整的電路。

總的來說,我認為verilog對語法結構的要求更為嚴格,每寫一行code都會對應生成一塊硬體,如果code結構不好,生成的硬體架構也會很糟,我認為大多數的書跟講義,都沒有強調這點,大多花了很多篇幅先介紹各種combinational circuit的寫法,把語法結構的內容放在FSM的範例裡,很像在教物件導向的語言,卻不先教物件的概念一樣,套句黃猿的口頭禪:「真奇怪呢~」。
依照個人寫verilog的經驗,統整成個人所謂的「三大塊的架構」,在這第一篇中分享給大家,希望大家都能有效掌握三大塊架構的威力,輕鬆寫出「行為和預期中的相同的電路」。
從下面我會先介紹一些電路設計時的基本硬體,verilog如何轉換成這些硬體,最後再來講,FSM的概念和三大塊架構的語法。
以下是本文的架構:
1. 基本硬體
2. verilog的轉換
3. FSM與三大塊的架構介紹
4. 相關內容

1. 基本硬體:
上過基本電路設計的都會知道,電路元件分成兩大類:combinational circuit和sequential circuit。簡單來說,combinational circuit就是不斷的進行運算,輸出只和輸入有關;sequential circuit則會輸出則會看輸入以及當前電路的狀態。
但以當前數位電路的情況,其實可以說,sequential circuit大多都是由D-flip flop作為register所組成,特色在於,D flip-flop每遇到clock跳動就會把輸入點的資料記錄下來,待下一次clock跳動。
拿一個城市的交通作比喻:
Combinational circuit就像馬路,負責讓車(信號)流動,改變車道(運算)
Sequential circuit則像紅綠燈,負責管理信號什麼時候可以通行,到下一個combinational circuit。

就如下最經典的電路架構圖所示:

上方的D-flip flop在clock來時記錄combinational 的輸出,combinational circuit則靠register的記錄值與輸入信號,計算輸出與下個記錄值。

為了要對應combinational 和sequential 兩種電路,verilog裡面兩種不同的宣告方式:
Always @( posedge/negedge clock) – edge trigger
Always @( state, counter)               – level trigger(感謝為中大神指正)

前者會合成出:由D flip flop的register架構,由括號中的接線作為register的觸發信號,把資料寫入某個register當中,如:state <= state_next。
就會在clock跳動時,將state_next的資料,寫進state的register裡。記得在實驗中討論時,我都管這個叫「敲clock」,因為感覺很像在clock來的時候,就把資料敲進register裡面XD。
後者則會合成出:純粹的combinational circuit,以括號中的訊號為輸入訊號,執行其中的邏輯設計;所以說,這樣的寫法中,所有有用來assign值的信號(RHS),都要加到括號裡面,也就是sensitivity list,如下面的counter:
Always @(state, counter) begin counter_next = counter; end
因為總要有這個信號當輸入,才能用它來給其他信號值,現在也可以用always @(*)來代替,讓compiler自動宣告為輸入。

3. FSM與三大塊的架構介紹
現在我們明白了combinational circuit和sequential circuit的關係後,就可以看一下有限狀態機FSM的概念。
有限狀態機其實是一個很常用的model,用來描述整個電路面對不同輸入(需求)時,該有什麼樣的變化和行為,無論要寫什麼樣的電路,個人還是會先在紙上構思完FSM的架構,再由FSM下去寫,架構就會很清楚。
下圖是一個很簡單的FSM的模型,用來描述:

呃…一個2 bits的counter,數到三的時候輸出是1,這是很簡單的FSM。
FSM最重要的有幾個元素:狀態、輸入、輸出。
隨不同的輸入,會跳到不同的狀態;輸出可以只和狀態有關(Moore machine如上圖),也可以和狀態、輸入都有關(Mealy machine)。

其實,從FSM上面,已經能看出所謂的三大塊架構,那就是:
1. State register: 把狀態的寫入,透過clock控制的register,把next  state隨clock寫入state的register中。
2. Next state logic:計算下一個狀態,根據目前的input和state,運算下一個next state。
3. Output logic:輸出,根據目前的狀態(或輸入),運算當前輸出。
相對應的,也就是三大塊的架構:
1. 含posedge的always block,將變數的next state寫入register。
2. 不含posedge的always block,當中運算各個next state。
3. 不含posedge的always block,當中只負責其他數值運算。
實際對應的code就是:

//state register
Always @(posedge clock) begin  State <= state_next;   end
注意,只有這裡可以用posedge clock,因為只有這裡宣告所有register。

//next state logic
always @(*) begin
    if (input  == 1’b1) State_next = state+1’b1;
    else state_next = state;
end
這裡寫下一個要敲進register的值的運算

//output logic
Always @(*) begin  output = (state == 2’d3)1’b1:1’b0;   end
這裡寫輸出的function。

通常我會每個不同的變數,都有一個獨立的always block,如下面的state跟counter:
//state register
//state
always @(posedge clock) begin  state <= state_next;   end
//counter
always @(posedge clock) begin  counter <= counter_next;   end

//next state logic
//state
always @(*) begin
    if (counter  == 2’d10) state_next = state+1’b1;
    else state_next = state;
end
//counter
always @(*) begin
    if (input  == 1’b1) counter_next = counter+1’b1;
    else counter_next = counter;
end
如此一來,每個變數的logic都很獨立,各自受誰影響也可以一目了然,要改變數的行為時,只要搜尋該變數名,就可以快速跳到該修改的地方;這在變數多的時候,修改起來會變得很輕鬆。

4. 其他相關的內容整理:
1..看看各種verilog語法是如何合成基層的電路。
http://eesun.free.fr/DOC/VERILOG/synvlg.html
2..OO無雙部落格,對FSM寫法的描述,相當完整,推薦花時間讀完。
http://www.cnblogs.com/oomusou/archive/2011/06/05/fsm_coding_style.html

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

bypass與測試線小技巧

無論是放大器、主動混頻器還是振盪器,都需要外加電線才能運作
這時候我們就面臨到一個問題
當你接一個DC的電線到電源,這段線的長度非常長
即便DC電源是個理想的ground,經過這麼長的線
各頻率的阻抗會散開到smith chart的整個圓周上

因此需要有方法在DC的位置創造一個理想的ground
方法很簡單,用並聯的電容即可
並聯的電容對RF信號來說,就像直接short到ground一樣
也可以說,電容會隨信號充放電,達到穩定的效果
對於愈高頻的電路,電容就要愈小

畫起來大概像這樣
當然這只是示意圖,電容值是預設值沒有改
也不能直接接ground,而是接back via的元件
通常會用一路只有電容的把主要in-band 的頻率cover住
另外一路會用大一點的電容跟串聯電阻,來cover較低的頻率
如此就能做到一個不錯的RF ground.

為了看看這個bypass好不好
通常會加上測試線來試試,其實測試線說穿了就是
用一段長線去模擬真實狀況的DC長線
模擬上長這個樣子
很簡單吧

但是,平時模擬時不會把測試線打開,它會讓模擬跑得久一些些
等到大概模擬完,要開測試線,要一個一個打開又很麻煩
最近發現ADS裡面也支援簡單的script這個小技巧
先拉出一個控制的var,例如叫:testline_valid好了
把上面測試線的Z改成
if (testline_valid == "open") then 20 Ohm else 1e10 Ohm endif
你不想叫"open",要用什麼東西隨你便

總之只要把testline_valid設成你要的值,就可以方便的加入測試線的模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