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

錢的聯想

最近筆者在部隊中擔任行政/預財,工作內容大抵就是管部隊的收支:採購連上所需物品、管理銀行國庫帳目、上支出收入簽呈、登連隊收支帳本等,額外任務包括洽公時幫弟兄們買飲料回營XD
預財當久了,其實有種感覺,覺得我管理的不是金錢,而是一種信任:連長會簡單看過簽呈隨即批可,是基於對我學長和我用錢的信任;連隊保險箱的國庫支票和櫃存現金會由連隊行政保管,也是對行政專業的信任;就算是弟兄們放心將錢交給我,讓我去幫他們買東西或是到銀行換成幾袋可以砸死人的硬幣,也是信任的表現。

太多人看到錢就是錢,其實錢只是信用的表現。
歷史證明,人類可以對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產生信心、貴金屬、貝殼、植物種子甚至是數學加密演算法(bitcoin),大家投入的信心多寡會決定那樣貨品的價值,價值又會反過來影響大家對它的信心。彭淮南說比特幣是一種貴金屬,的確,貨幣本身也像一種貴金屬,在傳遞信用這項功能,貴金屬、貨幣並沒什麼兩樣。

如果我們把金錢=信用這個概念延伸出去,現在國際間的貨幣戰爭,其本質其實是一場信任的戰爭,俗話說貨幣是一個國家的股票,股票價值取決於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獲利的信心,貨幣價值則取決於人們對未來該貨幣價值--也就是該國家存在的信心。
一但人們對貨幣價值失去信心,便會想方設法將貨幣脫手,換成更能保值的東西,像是iPad(X)
http://technews.tw/2015/07/09/greece-mac-header/

現代的貨幣體系,其實完全是基於信心,紙幣不過是印上防偽功能的防水特殊紙,硬幣則是鑄上肖像的金屬片,物質不重要,重要的是國家擔保的公信,如果今天國家想要,我們也可以換用子彈當貨幣,只是就攜帶性、分割能力、辨識度來說,鈔票硬幣難以取代。
如果失去了擔保的公信,貨幣會在一夜之間化為廢紙、廢五金。

現在先進國家競推的量化寬鬆其實是在稀釋大眾的信心,可見的未來,該貨幣的價值會一直被稀釋,但只要國家擔保長期保值性存在,信心一直稀釋下去也無傷大雅;美日QE 推得之兇,卻也沒多少人認為美國、日本會突然放棄美元日幣,這當然是因為美國、日本背後龐大的資產在支撐它的價值;儘管今日十美元一年後可能只剩九美元,美國擔保的信用仍然可信;相反的,率巴威就算印製10^14 元的紙幣,價值仍比不上幾顆雞蛋。
曾經看到2016 年的總統大選,有人的政見是每人發100億元,的確以國家的力量,我們真的可以這麼做,就像消費券每人可以領3600元;但這政見沒有意義,台灣的信用擔保不了每人發100億元的信用,那時100億元的價值大概跟現在1000元相差無幾。

各國競推量化寬鬆,我覺得是一場「踩煞車遊戲」,量化寬鬆讓貨幣價值降低,逼使大家將貨幣換成貨物,藉此催出貨品需求成長,這樣的下場是,推動的國家最終可能會:
  1. 該國決定踩煞車,退出競推量化寬鬆的行列:這會導致貨幣催生的成長減緩,需要改處理國內的分配問題。 
  2. 推到一定程度,大眾擔心國家無法再擔保這麼多的貨幣,導致大家開始拋售該國貨幣與國債,導致該國債率大升,貨幣一夕間失去價值。 
這就像一堆人開車衝山谷,先踩煞車的會被眾人羞辱,不踩的會摔死;又像是藥癮,停掉會很難過,但繼續吃有可能會吃壞身體,而且吃愈久停掉就會愈難過,要更久才能恢復回來。
台灣是否應該跟著跳下去玩?該是持續寬鬆催生成長,還是該反其道而行,改用所得重分配對付衰退?我覺得這個問題真的滿難答的;但我相信,持續寬鬆推動的成長有其極限,與其跟大家一起玩到累死,我們也可以走一條新的路,想辦法在衰退中,也能過得舒適優雅一點。

不過說回來,我覺得我想得太遠了,只能說「管錢的」其實管的是大家的信任,坐在這位子上,能不戒慎恐懼,把每一筆帳都管得清清楚楚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